记者 毕晓雯
路透香港3月16日电 - 中国的精英圈给新任财政部长楼继伟总结过三个“派”:官员中的学术派、高层中的实干派、体制内的市场派。但经历过因中投巨亏而被全民诟病的压力后,相信什么派都不如未来五年能“收好钱、管好钱、花好钱”让他来的踏实。
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周六确定了各部部长、各委员会主任、中国人民银行行长等,新出炉的财政部长为63岁的楼继伟,获赞成票2,905票,反对票37票,弃权票10票。
分析人士称,楼继伟从不掩饰他对重回主流财政管理权力层的渴望,在中投公司工作期间,也时常会以学者的身份发表各类他对财经与金融等宏观问题的思考。如今终于如愿以偿,有机会将体制的要求和个人能力结合在一起。
而且,楼继伟还是高级干部中经历颇为完整的官员,不仅有地方工作经验,对财政、金融都通。中投人士在评价他的个人特点时则称,“气场极强,很具影响力,敢说真话,切中要害。”
去年十八大期间,楼继伟曾接受过路透的专访,当时在谈改革时,翻译翻到“要素市场”这个词时,用了capital market,楼继伟马上指出,”这个词翻的不对,“要素市场”不应是capital market。”其严谨态度则可窥一斑。
“对中国经济改革是好事,但对财政部的一些官僚不一定是好事。”一位熟悉财政部的官方人士称,“上次(他)是空降财政部,想完全施展拳脚会有阻力;但这次应该会大刀阔斧一些。”
楼继伟出生于1950年底,曾做过5年的南海舰队部队战士。毕业于清华大学计算机系,是中国首批数量经济系研究生。此后则多年从事体制改革方面的工作,并于1995-1998年任贵州省副省长,随后空降财政部任副部长。
2007年,中投公司成立,时获中国财政部注资2,000亿美元,即约15,000亿元人民币。楼继伟则从财政部副部长之职转任中投董事长,开始其掌管全球最大主权财富基金的投资生涯。
这一年,初生牛犊的中投做了几笔重要的投资:以约30亿美元投资由美国权贵要人发起设立的私募Blackstone;以56亿美元投资了摩根士丹利(MS.N: 行情)的转股债券...但随着全球金融危机的蔓延,上述投资产生了巨额亏损。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,是国外投行则在中资银行的上市退出中获得了可观的回报,一时间,媒体的讨伐声一片。
五年过去了,在他离开中投的时候,交出了一份回报良好的答卷。十八大期间,他接受路透专访时透露:2012年,中投海外投资将稳赚。
2011是中投公司进入实质性满仓运作的第一年,境外投资却三年来首次亏损,投资组合收益率为-4.3%,甚至低于2008年的年度收益率-2.1%